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网站,国产又爽又黄色网站,精品人妻无码在中文字幕,99re热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藝術中國

中國網

從“葵園如山”到“所念皆山”,許江二十年繪畫在京展出

從“葵園如山”到“所念皆山”,許江二十年繪畫在京展出

時間: 2023-11-07 | 片長:00:05:21 | 來源: 藝術中國

采訪/編輯_許柏成 視頻/王爾晴 馬博瀚

11月5日下午,“許江:所念皆山”在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北京第一&第二空間開幕。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油畫學會主辦,當代唐人藝術中心、最葵園藝術中心聯合承辦。展覽兩個空間各自以“葵園如山”和“所念皆山”為主題,共展出許江2000年至今創作的油畫和影像作品一百余件。

“所念皆山”主題展廳

“葵園如山”是作者近二十年間的人生況味和存在歷史。葵園守望,反復吟詠,以歲月為筆,以滄桑入畫,葵是他的身世、他的心象、他的命運,是一代人的精神寫照。“所念皆山”則呈現了作者身即山川,于丘壑林木之間求真、求本、求心物。山水是他命中注定的歸宿,是他持續深入中國藝術精神的返歸之途。

“葵園如山”主題展廳

二十余年,從“葵園如山”到“所念皆山”,許江說這是心境的自然轉變。“我畫葵的時候不自覺地會把我們這一代人的蒼茫感和責任感,通過茫茫的葵與葵園表達出來,似乎有一種巨大的撞擊洪鐘的感覺。畫山水的時候,慢慢地就不是這樣了。好像是把身體化到山水中去,和山水一起呼吸、舒展。正所謂‘一丘一壑也風流’,我現在得更放松一些。”

“所念皆山”主題展廳

許江是一位用視覺來表現哲思的畫家。那么他在繪畫中的追求到底是什么?在采訪中,他引用了明代山水畫家王履的《重為華山圖序》中的一句話“茍非華山之我余,余豈我耶?”。他說:王履的意思是如果不是華山使我成為今天的樣子,我還能成為什么樣子?對于我而言,“如果不是向日葵使我成為今天的樣子,我還能成為什么樣子?”許江說:“這其實講的就是大自然與人相互塑造的關系。我們畫山,畫的過程中把手、眼睛提升了,眼睛又把心靈提升了。在這個過程中,對于自然的觀察是一個起點,對我們修為的提升是其中一個境界,但最高的境界是我們心靈的提升。繪畫最重要的是對心靈的提升。我畫葵也好,畫山水也好,其實都是在傳遞我們這一代人的內心感受。”

本次展覽藝術家、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許江 (攝影:許柏成)

本次展覽策展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彭鋒教授說,許江畫廢墟和向日葵,承載著他的一種抱負,是要畫出那一代人的心路歷程。向日葵是一個具有象征意味的符號,充分地傳達出了藝術家的所思所想。而后來他內心深處的一些“文化無意識”的東西開始自然流露出來,就是對于山水的熱愛。在彭鋒看來,許江在骨子里是一個詩人,尤其是一個山水詩人,因此他把心中的向往,結合在浙江一帶的觀察與寫生,通過這次展覽的作品呈現出來。這批作品像他繞了一大圈,最后回歸到自身的一種狀態的呈現,著也是符合他的天性的。

“所念皆山”主題展廳

中國美術學院院長、浙江美術家協會主席高世名介紹許江是一位勤奮的藝術家,20年來他筆耕不輟,這次展覽展出的作品僅是其中很少一部分。他特別解讀了創作于2020年的大幅作品《葵海丹心》,“這幅巨作有一種既沉郁又熱烈的一種強烈的感受,它像在交響樂到了最高潮的時候,所有樂器都同時加入到最熱烈的綻放之中。”

葵海丹心 布面油畫 280cm×540cm 2020

對于近年來最新創作的“所念皆山”系列,高世明說:“我們在看這批畫的時候,不但看到了藝術家的手法和最后的呈現結果,還被召喚進了藝術家的創作現場。通過作品,我們可以捕捉到他繪畫的動機,感受到他繪畫的狀態。遠看堅實厚重,走近畫面看,一切的元素、筆觸,甚至油畫刮刀的刀鋒都是鮮活的,一切都在生發和綻放,這非常難能可貴。”

“所念皆山”主題展廳

畫者,畫也。許江,一位有大歷史觀的藝術家,他以弈棋來隱喻歷史的縱深推演和命運的波譎云詭,以弈棋之手來象征人在古今之變中那主動抑或被動的角色,創造了新的象征主義史詩,奏響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最強音。從激越到理性,從天空到大地,從主客對立到心物合一,從知葵、畫葵、詠葵中進一步走進山水世界,其“真我”與“真物”讓人動容。

展覽將持續至12月10日。

展覽開幕式現場

布面油畫《無地花》(280cm×1080cm 2010年)展覽現場

展覽導言

文_彭鋒

葵園如山

許江喜歡畫葵。他筆下的葵,不僅是植物,也是象征。

許江筆下的葵總是成片出現。即使是獨立的葵頭,也多以成組的形式展出。群葵簇擁,聚成排山倒海的氣勢。

許江筆下的葵頭肖像

富含象征意味的葵,特別適合做成觀念裝置,就像許江的《共生會否可能》。但這并沒有讓許江停止作畫,因為這件裝置中提出的問題,只有通過繪畫才能找到答案。

許江不停地畫葵。成群的葵頭組成的《葵園肖像》,讓我想起沃霍爾的《夢露肖像》。它們都是頭像,而且以重復的形式出現。

葵園肖像 紙面水彩 64cm×53cm×75 2018

在人們看見消費景觀的地方,福柯看見了禪。沃霍爾的作品只有以成群的形式出現才是成立的,而且一定是越多越好。當完全一樣的作品不斷出現的時候,形象就會指向形象而非實在,從而架空了形象,走向了禪,走向了“空”。

許江的葵表達的既是“空”,更是“有”,是“真空妙有”。許江畫葵,表面相似,實質不同。相似的是題材,不同的是形象;相似的是形象,不同的是筆法;相似的是筆法,不同的是情調……我們在許江的葵中沉思得越深,看見的相似與不同就越多。許江借助相似與不同的對比,突顯的是“有”的差異。

許江筆下的葵頭肖像

或許這就是許江為什么要不斷地畫葵。

許江的葵,以一系列的相似與不同,告訴我們共生會有可能。個人與集體的沖突,在觀念中無解,只能在現實中求解。許江用他的繪畫行動,用他日復一日的勞作,將我們從無解的觀念,拉回到有解的現實,小我還真有可能凝聚成大我。

許江的葵,是一代人的寫照。

許江筆下的葵頭肖像


所念皆山

中國人愛山。山水不僅是自然現象,也被賦予了人文內涵。正因為如此,山水成了中國詩歌和繪畫的重要題材。

同樣的畫,在西方叫風景,在中國叫山水;同樣的題材,國畫叫山水,油畫叫風景。

風景是一個現代概念,在人離開土地之后才有風景,這種意義上的風景只是觀看的對象。山水不僅是觀看的對象,而且是生存的境遇,是生命的延申。因此,山水不僅宜看宜觀,更是可游可居。風景與山水,不僅是媒介和技法的區別,更是世界觀和生活方式的不同。

許江《谿山新旅圖》《 富春山旅圖》《定山春樹》(從左至右)

許江是一位油畫家,他沒有將自己的畫稱作風景,而是稱作山水。顯然,他看重的不再是油畫媒介和技巧,而是山水精神。對多數畫家來說,技巧十分重要,唯獨許江是個例外,技巧早已過關,他考慮的是如何挖掘存在的深度,一種既屬于自我也屬于世界的深度。

如果說葵是許江有意識選擇的題材,山水則是他命中注定的歸宿,是他的集體無意識的體現。許江是畫家,更是詩人,容易在經典詩文中獲得共鳴,進而“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這種詩意盎然的文化世界,構成許江生存世界的底層。

具有堅強自我的許江,在山水中找到了他的精神歸宿。他的畫幅變小了,畫面變成了自我與本我的對話。自我逐漸消融、升華,與山水打成一片。他不再挑剔題材,而是隨物賦形,從與物相刃相靡轉向相安相忘。許江的山水開啟了一個新的境界,物我兩忘,無所不適,“若久客還家而不能以遽出也”(王履語)。

許江 《江水泱泱》組畫 紙面油畫 73cm×50cm×12 2022

性本莽山

許江畫葵如畫山。即使是早期以城市為題材的作品,也體現了山的意志。

從山的角度來看葵,看城市,看廢墟,別有一番韻味。

山是許江的無意識,既是個人無意識,也是集體無意識,文化無意識。在藝術中,無意識總會繞過意識的管制,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在許江的畫中看出山的感覺,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許江 《云山蒼蒼》組畫 紙面油畫 73cm×50cm×10 2022

當然,這不是說一定得從許江的畫中看出山的形狀。就像衛夫人講書法,“橫”如千里陣云,不能將“橫”真的寫成一片云彩;“點”如高峰墜石,不能將“點”真的寫成一塊頑石。這里的“如”不是形狀相似,而是感覺相似。如果是形狀相似,無意識就不能通過意識的管制。無意識之所以能繞過意識的管制,正因為形狀不似;我們能看出它是無意識,因為還保留了感覺相似。

許江的畫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它的天性自張,在于它的本色和當行。我們欣賞許江的畫,是因為其中的本色和當行還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許江筆下山的肖像

回到真我與真物,如同絕對命令,但不是所有的真我與真物都具有同樣的價值。我們得承認,盡管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就都能獲得成就感;但才用有大小,成就有高低。許江本性如山,注定要有山的擔當。他的作品中的強力意志、悲劇意識和浪漫情懷,奏響了中國當代藝術的最強音。(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主辦方提供)

部分展出作品:

大北京·鐘鼓樓   布面油畫   180cm×180cm   2001

大上海·老南京路   布面油畫   180cm×180cm   2000

(下圖橫屏觀看)

晚風為誰而追   布面油畫   280cm×720cm   2009

(下圖橫屏觀看

東方葵-橫葵   布面油畫   280cm×540cm   2014

(下圖橫屏觀看

東方葵-金塔   布面油畫   280cm×540cm   2014

(下圖橫屏觀看

秋葵會否變紅   布面油畫   280cm×900cm   2008

(下圖橫屏觀看

懸葵   布面油畫   280cm×540cm   2016

(下圖橫屏觀看

濯纓   布面油畫   50cm×300cm   2016

醉盤   布面油畫   200cm×156cm   2017

采薇   布面油畫   200cm×156cm   2018

孤陔   布面油畫   200cm×156cm   2018

草風   布面油畫   200cm×156cm   2017

重穋   布面油畫   200cm×156cm   2018

煙樹   布面油畫   200cm×156cm   2018

無衣   布面油畫   200cm×156cm   2018

谿山新旅圖 · 又見谿山   布面油畫   138cm×90cm   2023

谿山新旅圖 · 素履   布面油畫   138cm×90cm   2023

富春山旅圖 · 三江芳草   布面油畫   138cm×90cm   2023

富春山旅圖·有風南來   布面油畫   138cm×90cm   2023

定山春樹(一)   布面油畫   138cm×90cm   2023

定山春樹(二) 布面油畫  138cm×90cm   2023

幽山   布面油畫   198cm×112cm   2022

 樹山   布面油畫   198cm×112cm   2022

重山   布面油畫   198cm×112cm   2023 

龍山   布面油畫   198cm×112cm   2022

 雨山   布面油畫   178cm×112cm   2023

 瀑山   布面油畫   178cm×112cm   2023

湘湖未荷(一)   布面油畫   138cm×90cm   2023

荷花池頭(二)   布面油畫   138cm×90cm   2023

(下圖橫屏觀看

云山蒼蒼   紙面油畫   73cm×50cm×10   2022

(下圖橫屏觀看

江水泱泱   紙面油畫   73cm×50cm×12   2022

藝術家簡介

許江

許江,中國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油畫學會會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第十三、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

20世紀80年代初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20世紀80年代末赴德國漢堡美術學院研修。從2001年至2020年,擔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二十年。

曾獲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浙江省“特級專家”、浙江省首屆教書育人楷模、教育部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等榮譽;并獲“魯迅藝術獎”、“第二屆北京雙年展”佳作獎、“國家教學成果獎”等獎項。

許江作品局部

作為中國表現性繪畫的領軍人物,許江的作品應邀參加威尼斯建筑雙年展、圣保羅國際藝術雙年展、上海雙年展等國際大展。新世紀以來,創作“葵園”系列,在國內外多家美術館先后舉辦大型個展,包括“遠望”(2006年,中國美術館)、“被拯救的葵園”(2009年,上海美術館)、“致葵園”(2010年,浙江美術館)、“最葵園”(2011年,蘇州博物館)、“重新生長”(2012年,德國德累斯頓國家博物館)、“精神綻放”(2013年,德國科布倫茨路德維希博物館)、“東方葵”(2014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東方葵II——來自葵園大地的報告”(2015年,上海中華藝術宮)、“葵頌”(2018年,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東方葵”(2019年,圣彼得堡俄羅斯國家博物館)、“葵頌”(2019年,山東美術館)、“花的山河——最葵園藝術中心首展”(2020年,杭州最葵園藝術中心)、“遠望者——許江作品展”(2023年,上海久事國際藝術中心)等,其作品被多家國際美術館收藏。

許江作品局部

作為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推動者,許江倡導創辦了“上海雙年展”“廣州三年展”“杭州·中國畫雙年展”“中國油畫雙年展”等一系列中國最重要的國際學術平臺。他曾擔任上海雙年展學術委員會主任,并策劃了“影像生存——2004上海雙年展”、“生活在此時——二十九位中國當代藝術家”(柏林,2001年)、“地之緣——當代藝術的遷徙與亞洲地緣政治”(杭州,2003年)、“書非書——杭州國際現代書法藝術展”(I-IV,2005—2019年)和“杭州·中國畫雙年展”(I-VI,2010—2023年)等展覽。

許江作品局部

先后出版個人畫冊《棋·紙·藝》(1995年)、《眺望城市》(2001年)、《上海蜃景》(2001年)、《當代藝術與本土文化》(2002年)、《大地上》(2002年)、《遠望——許江的繪畫》(2006年)、《被拯救的葵園——許江新作》(2009年)、《致葵園》(2010年)、《重新生長》(2012年)、《精神綻放》(2013年)、《東方葵》(2014年)、《東方葵II——來自葵園大地的報告》(2015年)、《葵頌——許江作品集》(2018年)、《葵頌六章——許江作品集》(2019年)、《遠望者——許江作品》(2023年)。出版學術文集《一米的守望》(2005年)、《視覺那城》(2005年)、《南山肖像》(2008年)、《本土的拆解與重構》(2010年)、《大學的望境》(2010年)、《遠望者日記》(2010年)、《文與畫》(2011年)、《葵園辭典》(2012年)、《葵園手札》(2014年)、《葵園評說》(2015年)《許江藝術文集》(2018年)、《南山肖像Ⅱ》(2018年)等。主編學術書籍150余種。

策展人簡介

彭鋒

彭鋒,現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院長,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際美學協會副會長,中華美學會副會長,2016年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22年入選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出版《后素》等著作,策劃第54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等展覽,撰寫音樂劇《大紅燈籠》等劇本,《金融時報》《美國藝術》《藝術新聞》等對他策劃的展覽做過報道。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2023/11/7/20231171699325877329_335.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