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攝影:余冠辰)
2023年4月27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意大利駐華大使館、烏菲齊美術館攜手推出“心影傳神——烏菲齊美術館藏大師自畫像展”。本次展覽從烏菲齊美術館1800余幅自畫像館藏中精選了文藝復興至當代的50幅畫作,包括拉斐爾、提香、魯本斯、倫勃朗、安格爾、莫蘭迪、夏加爾、草間彌生、蔡國強等50位藝術大師的自畫像。
展覽現場(攝影:陳拓)
展覽現場(攝影:陳拓)
展品時間橫跨16至21世紀,呈現50位藝術家的“視覺自傳”
烏菲齊美術館的大師自畫像系列收藏由紅衣主教萊奧波爾多·德·美第奇發(fā)起于17世紀60年代,幾個世紀以來,幾乎匯聚了藝術史上所有我們耳熟能詳、才華橫溢的大師之作。此次展覽展出的作品時間橫跨16至21世紀,縱向呈現了藝術世界5個世紀的嬗變,以引導觀眾深入了解自畫像體裁在藝術史上的獨特地位。
現場媒體記者與意大利烏菲齊美術館策展人亞歷山德拉·格里福(Alessandra Griffo)和瓦妮莎·加維奧利(Vanessa Gavioli)觀看拉斐爾自畫像 (攝影:余冠辰)
拉斐爾自畫像(圖片來源:意大利文化部/烏菲齊美術館)
展廳起始處最顯要的位置留給了拉斐爾的自畫像,拉斐爾的自畫像被瓦薩里稱為集“罕見的精神品質”與“優(yōu)雅、勤勉、美麗、謙遜和禮貌”于一身的最佳代表;魯本斯與委拉斯凱茲精于修飾的高貴與優(yōu)雅,在時間的打磨下愈發(fā)光輝;倫勃朗飽經滄桑的面孔似乎凝聚了他一生的故事;夏加爾的藍色臉龐的魅力不亞于莫蘭迪那描繪得如他的靜物畫一般克制的肖像;賈科莫·巴拉的《我,咖啡》或古索圖的自畫像散發(fā)出性格的魅力。藝術家們通過這些親手繪制的“永恒”與觀眾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們的凝視穿越畫框,訴說著歷史與自我。
夏加爾自畫像(圖片來源:意大利文化部/烏菲齊美術館)
莫蘭迪自畫像(圖片來源:意大利文化部/烏菲齊美術館)
自畫像:藝術家們“親手繪制的永恒”
創(chuàng)作和擁有一張自己的肖像在如今攝影普及的社會是一件平凡之事,卻并非歷史上的常態(tài)。在展覽呈現的16至21世紀中,“藝術家”的社會地位、經濟條件和人格尊嚴都發(fā)生了巨變,這些從他們留下的肖像畫中也能得見其中端倪。
中國國家博物館國際與藝術展覽總監(jiān)、展覽中方策展人潘晴在接受采訪時說:“在藝術史早期的時候,自畫像并不普遍,想擁有一幅肖像畫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享有的權利。藝術家們的自畫像在最開始的時候通常是作為禮物贈送給他們的朋友或親密的人,而不是出于公開展示的目的,是相對比較私密的作品,因此自畫像存在的歷史時間并不是很長。美第奇家族開始入藏藝術家們的自畫像之后,幾個世紀以來,烏菲齊美術館歷任館長也會主動向一些當世藝術家購買自畫像,或是請他們專門為烏菲齊美術館創(chuàng)作,以豐富這一收藏體系。所以這次展覽展出的作品普遍都傳承有序,對它們的來源也有著清晰的記載。
倫勃朗自畫像(攝影:陳拓)
展覽還向我們生動展現了生活在不同時代和背景的藝術家,因個人性情與命運的不同,所展現的迥異的繪畫和創(chuàng)作觀。倫勃朗對人物有著非常敏銳和真實的表達。從創(chuàng)作早期到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一共留下了90余幅自畫像。倫勃朗年少成名,晚年卻非常潦倒,但他在自畫像里并沒有選擇美化自己的人生,而是非常清晰、忠實地記錄著自己。倫勃朗畫自畫像的緣由,有時是為了練習,有時是為了研究面部表情,有時是有意識地觀察自己。展覽中還展出魯本斯、貝尼尼等繪畫大師的自畫像,這些自畫像是藝術家當時為送給一些皇宮貴族而創(chuàng)作的,探究藝術家在自畫像背后的作畫目的也是觀眾可以深入了解的部分。
委拉斯凱茲自畫像(攝影:陳拓)
魯本斯自畫像(攝影:余冠辰)
一些鮮為人知的女性自畫像
展覽的50幅自畫像中有7幅是女性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閃爍于男性藝術家之中的她們所處的紛繁復雜的社會背景和各不相同的成長軌跡,為觀眾提供了觀察女性在藝術史中地位逐漸提升的獨特視角。在瑪麗埃塔·羅布斯蒂所處的16世紀,她必須喬裝成男性參與藝術工作,雖無法作為藝術家在當時被認可,但她仍幸運地為后世留下了自畫像。
出生于18世紀中葉的伊麗莎白-路易絲·維熱-勒布倫,在當時仍不能接受學院正統教育,但憑借與生俱來的藝術天賦和家庭的支持,最終在與瑪麗皇后的惺惺相惜下成為宮廷畫師。
伊麗莎白-路易絲·維熱-勒布倫自畫像(攝影:王超)
特蕾絲·施瓦茨·凡·杜伊爾自畫像(圖片來源:意大利文化部/烏菲齊美術館)
凱蒂·拉羅卡與草間彌生自畫像并置展出(攝影:王超)
同樣出生于畫家家庭的特蕾絲·施瓦茨·凡·杜伊爾則更加幸運,彼時已能夠赴荷蘭皇家藝術學院深造,由她創(chuàng)辦的“阿姆斯特丹女畫家”團體使女性藝術家們得以帶著自己對繪畫的熱忱走進社會,并為女性爭取到了難能可貴的身份認可和自我解放的機會。
草間彌生自畫像(圖片來源:意大利文化部/烏菲齊美術館)
塞西莉亞·博則更進一步,于19世紀末成為美國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第一位女性繪畫教師,這一任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而到了20世紀后,可以看到凱蒂·拉羅卡、草間彌生等女性藝術家已經可以在藝術生涯中自由地探索與試驗,掌握了屬于女性的話語權。
光影體驗,沉浸式呈現烏菲齊美術館藏文藝復興時期經典作品
展覽“尾聲”處的光影體驗展廳,高分辨率的投影和為展覽專門譜寫的音樂將觀眾帶入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中世界。該部分以“14世紀到17世紀歐洲文藝復興”為主題,用數字技術展示了烏菲齊美術館收藏的數十件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雕塑等藝術珍品,包括波提切利、米開朗琪羅、達·芬奇、提香等文藝復興大師的杰作。展廳現場還提供觸摸互動裝置讓觀眾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成就進行深度探索,通過這種富有表現力的寓教于樂的交互形式,使得整體展示更具科技感。
光影體驗展廳(攝影:陳拓)
光影體驗展廳(攝影:王超)
光影體驗展廳(攝影:王超)
展覽已于4月27日10點正式對外開放,展期至9月10日。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心影傳神——烏菲齊美術館藏大師自畫像展
展覽時間:2023年4月27日-9月10日
(4月27日10:00起對公眾展出)
展覽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南2展廳
提示:觀眾于線上票務平臺(美團、大麥、票星球、貓眼)購買本展覽門票視同已于國博參觀預約系統預約,在所選購票日期持本人身份證入館,無需單獨預約入館。
(本文圖片經國家博物館惠允刊發(fā))